谈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修身

儒家强调的自我修身、自律自教的方法?

儒家强调的自我修身、自律自教的方法?

儒家强调的自我修身、自律自救的方法,概括起来有十个方面,也可以称为“十修”:
  第一,孔子认为修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目标和计划,其中目标尤其重要(“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计划也必须完成。这两者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缺一不可。
  第二,人们修行的目标可以分为利己和利他,儒家思想认为利己者有害于社会发展,君子应该具备利他精神。利他不是害己,而是和谐共存,也可以称之为行善。孟子认为,君子和小人都在忙碌,不同之处只在行善和求利有别(“鸡鸣而起,孜孜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孜孜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孟子·尽心上》)。
  第三,人们在修行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儒家思想认为,怨天尤人是修身大忌,遇到问题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第四,修身过程中“自省”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人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见不同的人,处理不同的事情,言行举止难免受到影响,如果不及时纠正不好的方面,不仅自身会偏离正轨,还可能因此对别人造成不良影响。孔子说“见贤思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君子必自反”;朱熹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都是这个意思。
  第五,是自信自强,但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这个自信必须建立在“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人与人的天资条件和后天环境必然存在不同,但最终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思想认识。一个人可能在某些方面优于别人,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劣于别人,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认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因优越而自满,也不因不足而自卑,这样才能让自己得到不断发展。
  第六,理智克己同样十分重要。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孟子·鱼我所欲也》),当我们认定了某个目标的时候,就一定要明白,虽然很多东西难以放弃和割舍,但一定要理智地克制自己,也唯有如此,才能尽快达成所愿。
  第七,安贫乐道和安分守己是正身之道。所谓“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欲望是无止境的,人们往往会在追名逐利中迷失本真,忽略自己内心的声音,而若是静心自问,其实太多的人所需并不多。当一个久经世故的人退出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一定会由衷地感叹一句“平淡是福,简单是真”。
  第八,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上升到一定高度的修为,必须已经具备了上述各种条件才可实现。用儒家的思想来说,实现自我价值就是一个“成己”和“成务”相结合的过程。以青年人的理想为例,在确定这个理想时要考虑到大环境的需要,如国家,然后将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上善之选。
  第九,灵活善变。这里所说的善变不是让人们做“变色龙”,在儒家思想中,一直都很重视个体的随机应变和整体的与时俱进。《孟子·公孙丑上》中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大锄头,我国古时的一种农具),不如待时。”意思就是修身者在没有遇到合适时机的情况下,要像雾豹和冥鸿(我国古书中善于隐遁的动物名)一样潜心修为,而一旦时机出现,就可以像云龙和大鹏(善于腾冲的神兽)那样直上九霄。
  第十,人际关系。这一点实际上是综合的阐述,在具备了上述条件后,人际关系的建立并非难事。这里单独提领出来,是要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完成一件大事,推行一种思想,都必须依靠众人的力量,而如果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最终是难以成事的。

当代大学生如何做一名正人君子?

君子难以定义,但做一名正人君子的条件却有明确表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有一颗澄明的内心,君子慎独,无论有没有人监督,无论群居还是独处,君子都能恪守内心的道德法则,绝不做违礼之事。君子有一颗坦荡的胸怀,包容的胸襟,临危不惧,宠辱不惊,君子相信“人能弘道”,君子固穷,不戚戚于贫贱。
在现代社会,君子的概念显得很陌生,甚至有些虚伪,但是,随着儒家文化的日益升温,随着中华文明的逐渐复兴,“君子”这一文化符号将会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彰显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做一名正人君子,要注重修身养性。修齐治平是古代君子的人生理想,是他们的“中国梦”,现代社会,修身齐家仍是社会和谐、国家发展、家庭幸福的重要保证。修身,就是通过阅读、思考、实践不断地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知行合一,人己兼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