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香烟真伪查询

云烟和白沙烟那个更好?

云烟和白沙烟那个更好?

一个是老牌,一个是新一代的领头羊。
就全国销量来说,白沙领先很多,云烟拍马不及。但也不能否认云烟的质量。我个人偏好:30块以上的系列,白沙强过云烟,以下的,云烟强过白沙。如果都选10块的话。云烟强一点点。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口味,全国来说,喜欢白沙的人更多,毕竟销量摆在那里。兄弟我江西烟草的,推荐:金圣,含中药的卷烟

师徒四人行到朱紫国正巧碰到什么事?

唐僧师徒四人途经朱紫国,见招医黄榜,悟空揭下上殿,悬丝诊脉,用奇药医好国王疾病,并询知三年前国王的金圣娘娘被麒麟山赛太岁接去。
于是寻至妖洞,几经周折,在金圣娘娘协助下,盗得妖王施放火、烟、砂的三个紫金宝铃,救出金圣娘娘。娘娘因有紫阳真人所赐护身棕衣,三年来才得保全自身。观音菩萨前来,收走了走失的坐骑--化作妖王的金毛兽,一场风波才告了结

金圣红瑞香与花开富贵哪个贵?

金圣的贵!
金圣的和典藏一样,不过换了个包装而已,本地是一年轮换,今年上典藏,那明年就上花开富贵。但不得不说,花开的包装比典藏的要漂亮不少,同样紫红色的底色,但有盛开的牡丹点缀,旁边金色的金圣二字彰显高大上的气息。而上下左右一条金带横贯,也显得更有格调。
里面的烟支和典藏一样,都是紫红色的滤嘴,白色卷烟纸包裹着金黄的烟丝,嗅之淡淡的烟草清香,还夹杂着一丝药香味。点燃后,一种惬意的感受让人陶醉。烟气醇和,香气飘逸,不辣喉,无刺激。吸吐之间那种醇厚的烟气在口唇间翻滚,入肺的满足感也很是不错。稍带着丝丝甜意的香气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金圣瑞香烟多少钱一包?

金圣(典藏·本草香),参考零售价60元/包。
何为“本草香”?辞典里似乎没有这个词,姑且将它理解为一个偏正短语吧,其中“本草”是修饰语,“香”是中心语。
查汉典,“本草”一词的释义为——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
在这里“书籍”显然不对,我们单看前者。
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解释,中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等”。
综上,金圣要称“本草香”,一得有中医理论为指导,二得有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作为原辅材料,三得有独特的、能与非“本草香”的诸多卷烟存在明显区隔的香气。
下面对金圣的“本草香”阐述个人的两种理解。
第一种,“烟草即本草”。
虽然烟草是起源于美洲的舶来品,但16世纪中后期传入我国后,被老祖宗们及时地归入了博大精深的中药范畴。据成书于1624年的、号称四大本草名著之一的《本草汇言》记录,烟草“味苦辛,气热,有毒”,“通利九窍”,“得火燃,取烟气吸入喉中,大能御霜露风雨之寒。
如气滞、食滞、痰滞、饮滞,一切寒凝不通之病,吸此即通”,“阴虚不足之人,不宜也”。
烟草即本草,满足“有中医理论为指导”、“中药作为原辅材料”两个推论。但是,如此一来只要是包烟就可以称“本草香”,金圣凭什么独享此名?
第二种,“本草不包括烟草”。
查中国烟草市场网,“江西中烟将他们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金圣香’(中草药添加剂)运用于‘金圣’(典藏·本草香)的配方中”。又查江西中烟官网,“金圣所添加的本草全部是依据《中国药典》规定的道地优质中药材,例如青海礼县大黄、浙江杭白菊、安徽凤凰山丹皮、江西枳壳、四川康定川贝、河南洛阳豫西丹参等”。
可以确定,金圣的原辅材料中使用了除烟草之外的其他中药。以此为依托,金圣形成了独特的、其他卷烟品牌单凭烟叶原料难以模仿的香气风格。这种理解符合后两条推论。
然而,这有中医理论作指导么?且不管“金圣香”没有适宜人群(不要告诉我适宜人群是广告里的“尊贵人士”哈)、服药时间、服药剂量,也不说它完全无视了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恶、十八畏、十九反等中药配伍性,只讨论“金圣香”的给药途径——内服清热泻火、外用收湿敛疮的石膏说明,中药的给药途径不同,效果会大相径庭——大黄一般煎服或研末调敷,川贝本该研粉冲服,如今被金圣统统用来氧化、裂解后吸入,怕是不妥吧?
总而言之,以上两种方式,都不能很好地让我理解金圣的“本草香”。
其实,创新是没有止境的。老祖宗都敢于将陌生的烟草写进本草名著,条件更先进的后人为什么不能继续将中药发扬光大?踏踏实实地探寻一下“金圣香”用全新的“点燃吸入”途径给药之后的性味如何、主治什么、忌畏怎样,相信并不是难事。可惜我们的创新到“中药入烟,抽着还行”之后便戛然而止——当然,对于品牌的差异路线和天价的理由寻找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据江西中烟官网介绍,这包烟“采用四项高端烟草科技,为尊贵人士度身打造”。是哪四项呢?我首先打开了“国际领先的金属拉丝包装印刷”,然后看到了“英国菲尔创纳星形真空过滤嘴”,接着闻了闻“德国EampE动态逆流本草液提取”的“应用本草植物香料加香”,嗯……这是高端科技?也许似乎大概是!我是尊贵人士?未必并非不见得~~
点燃开抽吧。
烟草味苦辛,气热;大黄味苦,性寒;杭白菊味甘苦,性微寒;丹皮味苦辛,性寒;枳壳味苦、酸、微辛,性微寒;川贝味甘苦,性微寒;丹参味苦,性微寒,原以为抽到嘴里会寒热交替、五味杂陈,没想到一把火一烧,居然熔炼成了一个谐调的整体!敢将品类名称用于规格名称,这烟还是要有两把刷子的。
洋溢的烟气烘托着略微滞涩的药香,在嘴里慢慢融化、在喉咙舒展绽放、在鼻腔流淌扩张。饱满细腻,苦中回甘,特立独行,自成一派。原本不是很理解的“本草香”随着抽吸的持续进行,居然在脑海里浮现出了大致的轮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遗憾的是烟气似乎过于黏稠,还没有充分化开便被呼尽,导致生理满足感摄取有余、烟草本香品尝未足。
总的来说,若能接受金圣的风格,应会认可这包典藏本草香的品质。当然,是否认可60大洋的价格,另当别论。
最后讨论一下金圣的“中草药减害”。按理说,往烟丝里加中草药是在做加法,而烟气有害成分的去除必须基于减法,二者看似有矛盾之处——烟丝该烧出什么东西,还得继续烧;反倒是中草药添加剂,燃烧后指不定会增加出什么成分来。
但是仔细想想,既然古人云“是药三分毒”,为什么就不能“是毒三分药”呢?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嘛!烟气里几千种化合物难道就没有一项有益的成分?因此金圣的“减害”,不一定是在追求有害成分的刻意降低,或许通过中草药的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有益成分,继而通过“害”与“益”的博弈,推动平衡向有利于烟民的方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