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做听性脑干反应是干嘛的

医生说不能随便吃药,不然容易耳聋,是这样的吗?

医生说不能随便吃药,不然容易耳聋,是这样的吗?

1、理性看待药物不良反应这个建议有点太夸张了,大多数的药物吃了以后,并不会对听力产生影响的。有听力损伤风险或耳聋风险的药物,还是占少数的。而且,这些有风险的药物,在合理的使用下,也是可以把耳聋风险降低的,并不是肯定会发生这种严重不良反应的。目前,需要强调的是儿童人群等特殊人群,在使用某些特殊药品时候,的确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2、临床发现药物致聋的历史 人类对药物引起听力下降的研究始于1945年出现链霉素对耳的毒性,几乎与这个药的诞生同时出现。以链霉素、庆大霉素为代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出现在抗感染、抗 结核等方面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该类药物的耳毒性却成了这类价廉、高效药物临床应用的致命弱点。此类药物中还有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等也存在这样的风险。
3、儿童是药物致聋的主要人群误用或滥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位于国内药物致聋的首位,并逐渐发展成为导致新生儿先天和后天性耳聋的各种致聋因素之首。比如:有学者对325例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后出现听力减退和言语功能障碍的婴幼儿及儿童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发现289名(88.9%)严重或重度耳聋,其中59.63% 是因为感冒发热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其中小于 1岁的患儿中,90.83%为严重或重度耳聋。
4、药物性耳聋的预防 物性耳聋的防治关键在“防”。通过人为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性耳聋的发生。对婴幼儿、孕妇、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原有感音神经性耳聋者应慎用或适当减小剂量,对有遗传性耳聋家族史的患者应慎用或不用。或在用药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使耳聋患者的亲属正确应用或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
另外,在治疗疾病必须使用的情况,我们务必在使用过程中每天应注意患者有无耳胀满感、耳鸣、眩晕、听力下降、平衡失调、手足或口唇麻木等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采用神经营养药、能量制剂、血管扩张剂、脑代谢促进剂等药物进行对抗治疗。
资料来源:1、药物性耳聋及防治策略,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2008年第2期;2、谈谈药物性耳聋的防治,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9年第2期。
——我是儿科药师梅贰康,全网粉丝130万 ,专注于儿童用药安全科普多年,我对药品、育儿和健康的解读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期待您的点赞、关注、分享和评论。

测听功能是什么?

测试听力的方法分为主观测听法和客观测听法。
主观测听法主要有音叉试验,为最简便的听力检查方法,可用于初步判定听力障碍的类型,但不能判断听力损伤程度。
纯音听阈测定为听力检查最常用的方法,可判断听力损伤的程度及听力损伤的类型。如果主观测听不能配合,可行客观测听法,客观测听法常用的有声导抗检查,可反映中耳传音系统和脑干听觉通路功能。
耳声发射可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常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听性脑干反应可反映1000至4000赫兹范围的行为听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