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怎么看待小孩现在的教育问题?

怎么看待小孩现在的教育问题?

怎么看待小孩现在的教育问题?

谢谢邀请。

当今社会,如何看待娃娃的教育问题?

娃娃的教育问题,我不知道题主为什么要用娃娃教育这个词。无论是娃娃还是孩子,还是学生,教育问题还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讲透的,不过看法可以简单地说几句。

即然是娃娃的教育问题,就不是学生的教育问题。娃娃的教育问题重点在父母,娃娃是幼儿,教育人也是养育人。学生的教育则不同,学生至少是七岁以上年龄了,教育人有父母也有老师。所以我想说,娃娃的教育问题,重点在父母,父母一定要做好教育的基石工作。教育工作,开始的越早越重要。而现实生活中,教育早期的教育人一般都是孩子的父母亲人,大部分人是没有教育资格证书的,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很多孩子的毛病就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的核心素养,这些教育问题,都是需要教育专业素养的。所以,我国的家庭教育素养,才是我国教育中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工作室最纠心的事情。八年来,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都是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感谢信任,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怎么看待小孩现在的教育问题?

自尊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条件

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成圣成贤。智仁勇“三达德”,是中国儒家君子人格的构成要素。曾国藩先生更有“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断语。以科学的观点看,智仁勇的发展离不开自尊心的培养。自尊是人格的核心,既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动力源。因此,自尊的培养当然也必须是我们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

自尊是建设性的活动和人际关系的副产品,不能通过自我肯定而实现。专门培养自尊的课程往往并不奏效,除非我们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并改善人际关系。弗洛伊德认为,爱和工作是促进心理健康的关键。对儿童来说,在学校的学业表现,以及与家庭成员、同伴和其他重要他人的关系,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多年的咨询经验证明,儿童青少年的问题十之八九都与学习有关。

美国科学家、心理学家西蒙(赫伯特·亚力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 1916-2001,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开创者之一,世界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的心理学家,中文名司马贺)提出了六个条件,以完善培养自尊所需要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的要求。

第一是归属感。儿童需要感受到他们与家庭的联系,如果原生大家庭没有分开的话,他需要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需要感受到与同伴群体的联系。

第二是守护者。儿童需要至少一个能够值得信任并帮他们渡过难关的守护者。家长的守护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安全感, 同时也是教孩子学会如何恰当处理问题的机会。

第三是危机应对。儿童的自信随着他们能够应对危险和完成挑战性任务而增强。问题的难点在于找到既具有挑战性,又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儿童,他们需要相信的是,如果尽了最大努力来完成任务,就是成功的;他们还应该意识到,只要努力了,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能接受的。

第四是自主权。儿童需要体会到,他们能够掌控生活的某些方面。这种自主权的获得来自做选择和做决定的机会。

第五是独特性。儿童需要感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列出能够表现他们独特性和积极品质的100个句子,以对抗因自我评价低下而带来的自我伤害。

第六是建设性。任何人把事情做好的时候,都会自我感觉良好。所谓建设性活动,即对形成自尊有利的活动。对儿童建设性活动的鼓励和强化,有助于他们在完成任务时找到内在的奖赏,从而摆脱或降低对来自外在奖赏的依赖。

以上六个条件对成年人的重要性跟对儿童和青少年的重要性是一样的。面对的挑战越多,就越能增强我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但前提是,这些挑战要有一定的限度。

满足他人需要的程度与自尊密切相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孩子的基本需求状况。如果基本需要无法获得满足,就会造成我们内在的冲突和痛苦。这种内在冲突和痛苦应在意识层面及时得到处理,否则就会被压抑进潜意识而隐藏起来。

成年人出现的问题,往往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因不能满足其基本需求而遇到的挫折。

因此,为人父母者,既要关注孩子过去和现在包括自尊在内的基本需求的满足情况,也要关注孩子在无法获得满足时,是如何处理其内在冲突和痛苦体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