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自强不息

校训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校训?

自强不息校训?

自强不息校训?

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千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给力学咋子初君子自强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后来,不得一步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为清华大学的校训

自强不息校训?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厦门大学的校训。

“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来,晋朝荆州刺史陶侃以“自强不息”为座右铭,励志勤力,督领八州军事,屡立战功,声名远播。这在唐开元年间编修的《礼学记》中即有记载:“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决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即彰明自己天赋灵明的德性,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发掘光大个人内在的优良品德;所谓“亲民”,即亲近、爱恤人民,时刻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宋代大儒朱熹认为,“亲民”即“新民”,也就是使人民除去旧习恶染,不断求取进步。而“止于至善”,朱熹也作了阐述,他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就是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

陈嘉庚先生将这些古训定为校训,旨在激励厦大师生积极进取、努力开拓、追求至善至美,以达到创办大学之目的。90年来,厦大人在校训的激励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南方之强”的美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

清华大学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从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学校同方部作的题为“君子”的演讲中而来。

1914年11月,梁启超到清华演讲,以《周易》的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激励学子。

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责己严,责人轻,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重任。

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