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介绍

洛阳龙门石窟介绍 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相传,禹辟伊阙后,水流湍急,游息在孟津(今洛阳下辖县)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今洛阳)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想要翻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留一道黑疤。此为“鲤跃龙门”。

龙门石窟的历史和故事

大禹开凿的龙门山,即现在龙门石窟所在。在禹凿龙门之前,龙门山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不分东西两山。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南北朝混战,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的前几年。

此后的兴建陆续经历了南北朝的混战,隋唐朝的大兴,以及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直至明朝的灭亡,之后统治阶级没有兴建过,经历战乱,损毁严重。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得以开展。

龙门石窟的历史背景和故事?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南北朝混战,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这一时期北魏统一北方,外来的宗教佛教成为思想统治的精神支柱。为了控制中原地区,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将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迁都洛阳的前几年。 此后的兴建陆续经历了南北朝的混战,隋唐朝的大兴,以及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直至明朝的灭亡,之后统治阶级没有兴建过,经历战乱,损毁严重。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地保护和修复工作得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