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赏析:这首诗以峨眉山月为象征,抒发了年青诗人初离蜀地时对故乡的深切依恋之情。开篇二句写景。首句正面写月,是仰望次句转写月影,是俯视。就在这一仰一俯之间,一幅既宁静和谐又充满动感的月夜图景便呈现在人们面前。月非圆月,只有“半轮”,令人想见一弯新月高挂夜空的景象而且是半轮“秋”月,更见其皎洁、柔和,给人一种亲切之感尤为奇妙的,这竟是“峨眉山”之月。“峨眉天下秀”,它那秀美的身姿,配上这半轮秋月,整个境界真是美极了。平羌江在峨眉山东北,故可映出山与月的倒影。“影入”,一笔将天上景与水中影勾通,形成视角距离与心理距离的转换“水流”,既是水在流,也是入水之影在流,由此见出观景之人正在移动。这样,一方面构成了场景的轻灵动荡,一方面也为下句的秋夜行船埋下了伏笔。最后二句写情。“夜发清溪向三峡”,点明诗人行踪,初看好象与峨眉山月无关,然而下面一个“思君”,轻笔一点,精义全出。清沈德潜解得好:“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唐诗别裁》)。这样看来,诗人是以不写而写的手法,来突出月在心中的地位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在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际变得益发炽烈,他把这满怀情意都寄寓在峨眉山月上,而峨眉山月适足以成为他心中故乡的象征。因此无论是高空的半轮秋月,还是随水流动的皎洁月影,都渗透着他对故乡无比依恋的情怀。可是,船至清溪、三峡之间,明月突然消失了,当此之时,他怎能不感到怅然若失而又倍加怀恋呢?“思君不见下渝州”,无限情思,跃然纸上。这首诗,情与景高度融合,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全诗只二十八字,竟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却毫无堆砌之感、斧凿之痕,既照顾了写景抒情,又交待了诗人行踪。难怪前人一再称赏,谓之“天巧浑成”、“千秋绝调”。《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