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察加半岛历史

堪察加半岛历史 堪察加半岛形成?

堪察加半岛形成?

堪察加半岛形成?

地质构造上属新生代阿尔卑斯褶皱带。中部山脉和沃斯托内奇山脉纵贯南北,前者沿半岛轴部延伸,后者与东海岸平行。两列山脉之间为中央堪察加低地,有堪察加河流经。地壳不稳定,火山活跃,地震频繁,多温泉和间歇泉。半岛四周为火山群(有160座火山,其中29座为活火山),中部为堪察加河与谷地。属于全球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当中19座为世界自然遗产。其中沃斯托内奇山脉中段的克柳切夫火山海拔4750米,是半岛上最高的活火山。

堪察加半岛在中国历史上的称呼?

史书记载,唐朝时期中国曾与位于堪察加半岛的流鬼国有过贸易往来,并且当时已经熟知从库页岛到堪察加半岛的航线。尽管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中国的版图达到过那里,但是几乎可以肯定那里的原住民是中国人的后代并且中国人要远比俄国人发现堪察加半岛。

堪察加半岛在中国历史上的称呼?

综合唐史的点滴记载,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夜叉国”就是今天俄罗斯远东的楚科奇半岛。那么“北至夜叉”,同时“三面环海”的半岛是哪里呢?显然就是深入太平洋的堪察加半岛,同时也是唐人眼中的“流鬼国”。其实不论夜叉国,还是流鬼国,称其为“国”都有些言过其实,这些仍旧处在原始社会的渔猎部落终日与皑皑白雪为伍,甚至连最起码的国家组织架构都没有。由于纬度过高,这里的人无法从事大规模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因此向海洋索取食物成了唯一的选择。

堪察加半岛在中国历史上的称呼?

堪察加半岛——史称流鬼国,现在的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距长安一万五千里,在今西伯利亚以北,堪察加半岛的西南岸。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五·唐纪十一》载,“辛丑,流鬼国遣使入贡。去京师一万五千里,滨于北海,南邻靺鞨,未尝通中国,重三译而来。上以其使者佘志为骑都尉。”

《新唐书·靺鞨传》说,黑水(黑龙江)西北有思慕部,往北走10天到郡利部(今黑龙江入海口庙街),再往东北走10天到窟设部(又名窟说部,“窟说”是“库页”的音转),再往东南走10天就到莫曳皆部即莫曳靺鞨了。终点就在流鬼国。

《新唐书.东夷传》记载:流鬼国,去京师一万五千里。直黑水靺鞨东北。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多沮泽。有鱼盐之利。地气早寒。……其王更三译而来朝贡。授骑都尉。

所谓三译而朝,就是流鬼国现将本国语言翻译成靺鞨语,再翻译成中文,以此向中国上表进贡。通过当代历史学家的研究,基本可以断定流鬼国就位于今天的堪察加半岛。

在贞观年间,通过可也余志的朝贡,与唐朝建立了联系。唐朝通过授予可也余志“骑都尉”的官衔,将“流鬼”纳入到唐朝的朝贡体系之中。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番邦王子可也余志在靺鞨第一次骑马还摔了跟头,并记载在了《通典·北狄·流鬼》,毕竟堪察加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国民不善骑马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代由于沙俄的疯狂扩张,堪察加半岛原本生活的土著科里亚克人和楚科奇人,正是流鬼国的后裔,但是到18世纪时,他们几乎都被沙皇的哥萨克兵消灭殆尽。今天,土著人残存的一些后代仍然在半岛上繁衍生息。

堪察加人主要靠皮毛和鱼类为生。堪察加地广人稀,面积为47万平方公里,比四川稍小;人口33万,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约有24万俄罗斯居民,这里是主要的渔港。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抬起头就能看见阿瓦恰火山,这座火山从不消停,几乎是在不停地冒烟。半岛上虽然有了现代化的交通和贸易,但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