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龙王庙传说

武汉龙王庙传说 龙王庙的来历是什么?

龙王庙的来历是什么?

龙王庙的来历是什么?

谢谢邀请。龙王庙由来已久,差不多有数千年的历史。下面我来说说龙王庙的来历。

首先说说龙王是怎么回事。这里说的龙王主要是指“四海龙王”,即东海龙王、南海龙王、西海龙王和北海龙王。四海龙王是汉族民间所敬之神 。人们对龙王的信仰起源非常早,早期的龙神虽然有降雨等神性,却没有守土之责。比如汉代祈雨时祭奠的就是土龙。后来,龙王奉女娲之命管理海洋及人间气候风雨,被奉为上古之神,屈原在【楚辞】【九歌】当中有形象的描述,认为龙是由九种动物融合而成,既能上天也能下海,既能呼风更能唤雨。所以龙也被称为灵兽之首,它是炎黄子孙的形象代言人,被历代帝王视为君者象征,因此,古代帝王多次下诏封龙为王,以求社稷风调雨顺。古代的时候,人的智力还没得到完全开发,只是认为龙王只与降水相关,遇到大旱或大涝的年景,百姓就认为是龙王发威惩罚众生,所以龙王在众神之中是一个严厉而有几分凶恶的神。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由于多受旱涝灾,民间为祈求风调雨顺,都建有龙王庙来供拜龙王。庙内又多设坐像,通常只立有一位龙王。道教典籍《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中有关于龙的来历描述,龙是现今宇宙生成时,智慧元气凝聚的精神,因为太极(以地球智慧为中心的太阳系)建立,受玉皇之令成为保护太极生灵的神明。龙神的另一使命是保护太极生灵存在的环境不至于毁灭。龙神按职能,大致有天龙神、地龙神、海龙神等,有的地方龙神还兼财神的职能,都具有蕴育阴阳,转化运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元素)的能力。 在道教典籍中,天龙神辅佐勾陈上宫天皇大帝、雷部众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等天神行云施雨,阻挡能损害、毁灭太极的元素与灾害。海龙神辅佐妈祖管理海洋生灵、是渔民的保护神。女娲一共册封了九位龙王,使其泽瑞下界,滋养下界生灵。九位龙王为:五帝龙王【陆地、天】一共五位,记载于《龙王品》;四海龙王【海洋】一共四位,记载《太上洞渊神咒经》。由于四海龙王为女娲册封,在神灵中身份崇高特殊,保持着较大的自治性,天宫对其海洋之事,一般任其自治。龙王育有龙子龙孙,安居下界,这在神灵中又是一特权体现。

再来说说关于龙王的传说。龙王,道教神祇之一,源于古代龙神崇拜和海神信仰,因为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日本也有信奉,被认为是具有掌管海洋中的生灵,在人间司风管雨,因此在水旱灾多的地区常被崇拜。大龙王有四位,掌管四方之海,称四海龙王。小的龙王可以存在于一切水域中。龙王形像多是龙头人身。在道教典籍中,认为地龙神辅佐后土皇地祗、南极长生大帝、五岳大帝等蕴育、管理大地上各区域的阴阳、物产,管理山陵、江河、平原高地等,以及神仙、阴冥众生。海龙神辅佐妈祖管理海洋生灵、是渔民的保护神。

最后说说全国最有名的龙王庙在哪里。龙王庙是泉州市安溪县十八景之一著名的文物古迹,庙壁之上曾有前安溪县令宋应麟题的五律诗一首“拾级更攀藤,崎岖最上层,林深疑有虎,寺古更无僧。鬼穴阳燐没,龙潭湿雾蒸,不因祈雨至,谁向此烽登。”庙下龙潭水深碧绿,潭上地势险峻,群峰耸峙,峰峦回环,叠翠披丹,云烟缥缈。山中“晴天不断四时雨,千载常悬太古音”(黄雅谷诗句)。观音山常年罩雾,“浮烟薄雾影迷离”(进士黄尔沤诗句);仙洞峰有仙女之称,“蓬山缥缈锁云烟,高处分明别有天”(知县黄宅中诗句)。山中无石不景:石龟、石船、石鼓、石鸡、石狗、石猴、石人、石椅、石桌……维妙维肖。山峦间,有一泓弯弯绕绕的小溪,潺湲绕道,撞击石罅,奏出悦耳动听的参林溪声。沿溪有雨落潭、鸟枪潭、打鼓潭、韵潭……宛如镶嵌在绿帐中的一串明珠。这里古称山、石、潭三绝,“奇景异常,骚人墨客,多游其间”。 遗址在镇东村与祜水村之间的小溪中,幽谷涧水,泻入三潭,溅起三堆雪,蔚为奇观。其中第三潭名呼龙潭,最为壮观。相传,古时龙潭深不可测,时有苍龙起自潭中,祈雨辄应,故名。同安进士郭贞一到龙潭览胜,挥毫泼墨,即景赋诗曰:殷殷触石气如虹,灌莽驱除见化工。四海龙蛇方鼎沸,一潭鱼鳖溯云漴。钩台烟雨鼍矾上,纳麓风雷鸟道中。地势遥深天亦小,樽前搔首问诗筒。另外,在福建、上海、宁坡、武汉等沿海地区地都建有龙王庙。有的在北方如兰州、西安、郑州、扬州、南京、济南、杭州等黄河、长江和内陆河地区也有不少龙王庙。解放后,除了全国规模较大、确有文化旅游开发价值的龙王庙外,大多数都被拆除。